联系电话:15903611638 欢迎访问河南省书画家协会官方网站!
展览赛事

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

发布时间:2022-03-21 15:00:18

如果把纪录片《记住乡愁》比作一所大学,该用哪几个字作为校训?    

我想,应该就是清华大学彭林教授曾提到的王国维名字由来:“礼义廉耻,国之四维” 。如果要用两个意象来让它更生动,那就是“望得见山,看得见水” ,望山,是高山仰止,是知道我们应该敬畏什么、遵从什么;见水,是万古江河,是懂得我们应该传承什么、守护什么。    

有一次听制片人王海涛说起,王蒙先生看了几十集《记住乡愁》之后,一下子明白了这个节目到底想做什么,也明白了何以中宣部、住建部、国家广电总局、国家文物局要联合发起,委托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来拍摄这个纪录片的“超级工程” 。    

答案很简单,要重建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,就必须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去寻找,从每个人的日常行为规范中去建立。在今天这个时代,有很多东西我们已经淡忘了,需要有人再从中国的乡村、古镇、街区、古城里面,去重新找寻中国人赖以生存于天地之间的法则。    

这句话带给我非常大的触动。年轻的时候,我们都很激进,总想从西方的文学、哲学、科学乃至美学当中来寻找中国未来的方向。很多年之后,我们又会不由自主地重新回到传统当中,回到过去感知未来,再来追溯我们的精神源头。    

比如,在《记住乡愁》的很多故事里,都会发现中国一直在为开拓道路而努力。比如蜀道,都知道“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” ,但是蜀道为什么这么重要?因为蜀道连通了关中、汉中和四川盆地。蜀道通,就是盛世;蜀道不通,就是乱世。    

蜀道又与丝绸之路和草原之路相通。几千年前,中国就已经跟世界连为一体了。比如,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乌孙良马,让汉武帝欣喜若狂,赐名为“天马” 。从此,拥有“天马”的汉唐帝国,构筑了几个世纪以来最为波澜壮阔的传奇。    

从各种信史都可以看出,古代中国始终通过各种道路与世界发生着联系,后来又开辟了伟大的海上丝绸之路,不论是文化输出性国家还是文化输入性国家,中国从来都不是封闭的,而是始终在参与着全球化运动。    

中国人为什么会有乡愁?因为千百年来我们一直处在变动不居的状态,一直在迁徙,一直在游走。所以《记住乡愁》主题歌里才会有“年深外境犹吾境,日久他乡即故乡”这样催人泪下的诗句。    说到诗意,这也是中国人骨子里亘古未变的乡愁。就诗而言,乡愁其实也是一团灵魂之火,始终燃烧着我们的小宇宙。    

晋人陶渊明,他把这团火化为一座“世外桃源”的理想:一生饱经离乱之苦,深味醉生梦死之痛,不愿为五斗米折腰,不肯与浊世同流合污,所以才在尘世间营造了桃花源之梦,又描摹了结庐采菊见南山之美,更发出了“田园将芜胡不归”的千古之问。    

北宋诗人林和靖,他把这团火变成一段“梅妻鹤子”的传奇:隐居西湖,结庐孤山,终身不仕, 20余年足不及城市。他经常划着一叶小舟,遍游西湖周边诸寺庙,与高僧诗友相往还。每逢客至,叫门童子纵鹤放飞,他见鹤起才棹舟归来。南宋亡后,有盗墓贼曾挖开林和靖的坟墓,却发现唯有一砚一簪而已,干干净净。    

明朝唐顺之,他把这团火铸就一段“琴罢倚松玩鹤”的风雅:辞官回家,结庐人境,冬天不生火,夏天不打扇,出门不坐轿,一年一件布衣,一月一回肉食。他想以此摆脱世间物欲的诱惑羁绊,以求实现物我两忘的境界。可是,这样一个隐者,后来却在海上截击倭寇兵船,亲率船队奔袭倭寇老巢三片沙。